第1220章 后记七十六铁路大开发-《北宋穿越指南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敦实追上来说:“先生,化学课程全都要改吗?”

    谢衍笑问:“你的消息倒是灵通。”

    李敦实道:“太学都传遍了,说这几天连续开会,就是在讨论如何重编化学教材。”

    “没事,你们认真听课就行。”谢衍说道。

    李敦实又说:“这几个月来,工部官吏到我家的水泥厂七八次。还把用新水泥浇筑的凝石(混凝土),扔到酸碱溶液里浸泡观察抗腐蚀性。前两日又来一拨,把我家生产的新水泥,买了好几百斤拿去做实验,听说都是些铁路和桥梁专家。”

    谢衍点头说:“我知道,他们想拿秦国水泥来建铁路桥。”

    “那我们的水泥,岂不是要销量大增?”李敦实欣喜道。

    谢衍却说:“修建铁路,水泥需求量巨大。等确定了新修的铁路路线,肯定是就近建水泥厂来供应。想要用到我们两家的水泥,除非是修洛阳—郑州—开封铁路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啊。”李敦实顿时失望。

    洛阳、郑州和开封,有洛水、黄河、汴河可以连通,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修建铁路的。

    一是更急需建铁路的地方还很多。

    二是靠这三城水运吃饭的百姓,至少在十万人以上,关联从业者可能超过二十万。铁路一旦连通,很多人就要失业,这可是大明核心区域的失业人口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内阁。

    工部尚书陈文昭,正对着一张地图给阁臣们做报告:

    “由于这些年蒸汽火车的性能提升,从太原到真定的铁路,可以更改以前的建设方案。铁路的弯子绕多一些,铁路的坡度修陡一些,能够把隧道缩减到20个,把铁路桥缩减到1100多座。”

    另一个时空,清朝末年修建此段铁路,为了赶工期和节省资金,修出来全长243公里,隧道23个,大小桥梁1200多处。

    阁臣杨正夫皱眉道:“五百多里的铁路,1100多座铁路桥,这桥梁数量还是太多啊。我看你们给出的方案,很多桥梁设计得都很短,只是跨过很窄的山沟而已,可不可以直接把山沟给填平了?”

    “不能填,否则有可能引发山洪淤塞,”陈文昭说道,“这几十年,一直有学者在沿线考察,许多建桥石料可以就地取材。再加上谢学士的新水泥,以及万学士的转炉炼钢,真太铁路已经可以修建了。”

    太行山之中,有大量优质石材。

    历史上,清末修建正太铁路,许多铁路桥的桥墩,并没有使用钢筋混凝土,而是就地取用沿线的优质石材。为了不破坏石材的内部结构,甚至刻意不用炸药,采用最原始的打楔法取石。

    阁臣张育问道:“不是说转炉炼出的钢材,杂质很多、强度不够、寿命很短吗?”

    陈文昭说道:“所以转炉暂时无法推广,只能在徐州和遵化使用,即便这两个地方用转炉也会炼出许多废钢。徐州铁矿石含磷量更低些,转炉炼出的好钢用来修铁路足够了。”

    “水泥产量跟得上吗?恐要在沿线先建几座水泥厂。”邓公武说道。

    陈文昭说:“谢学士已经联系了磁州蒸汽机厂,联手研发一种球磨机,据称可以提高水泥生产效率。这种球磨机,还能用于研磨铁矿等其他矿石,也能用于玻璃、陶瓷烧制前的原料研磨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